颜色与心理
色彩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中的色彩因素。其研究范围很广,从个人对颜色的偏好,到足球队球衫颜色对比赛结果的影响都有人研究。
2015年,德国科学家就曾在《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身穿红色运动服的运动员更容易获得裁判员的青睐,也更容易取胜。研究人员选择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些没有特别的颜色象征的运动项目,比如拳击、摔跤、跆拳道等个人项目。在这些比赛中,选手的参赛服装没有特别固定颜色,而是各自都备有红蓝两种颜色的比赛服装。出场时所穿的颜色,是在赛前由比赛的组织者随机选定的。
统计发现,在总共21个项次的比赛中,穿红衣的选手在16个项次的比赛中胜出,远高于穿其他颜色衣服的选手;而在29个不同重量级别的比赛中,穿红衣的选手也在19个重量级别里胜出。因此,研究人员指出,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比赛中,穿红色比赛服的优势似乎更明显。
关于红色,韩布新团队也做过实验研究。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2013年,他与研究生发表了综述《红色的心理效应: 现象与机制研究述评》。论文提到,与其它颜色相比,不论是任务前的红色启动、任务中的红色环境,还是任务使用的红色刺激,都能对被试成绩产生影响。其中存在的回避动机解决了关于红色对认知能力影响方向的争议。红色是促进还是阻碍认知任务的完成,取决于回避动机与任务需要是否匹配。红色刺激通过回避动机发挥作用,很好地解释了红色心理效应的机制。比如,他们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的实验研究证明,文化经历可以成功地反转颜色启动的心理效应(比如中国的股票交易员在绿色启动后心算成绩下降)。
除了红色,粉红色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荀炎举例说,如果在咨询过程时遇到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她会建议患者使用柔和的粉色。因为在所有颜色中,粉红色象征健康,而且具有放松和安抚情绪的效果。“在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造成情绪抑郁。所以可以使用小面积的粉色,比如粉色的毛巾、粉色的杯子等调节情绪。”荀炎解释道。
在职场中,也有不少男性选择粉色衬衫、玫瑰金的电子产品等。对此,荀炎认为,颜色并没有性别之分,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拥有雌雄两种激素,所以喜好的颜色也可以随时转化。“在职场中,女性偏爱黑白灰等中性色是因为这类颜色可以降低男女之别,有些人甚至感觉职业装更像是战士的铠甲,下了班参加聚会则往往会换身衣服参加。而一些职场中的男士选择粉色则是为了中和其过于刚强的男性气质,令人感觉平易近人。”荀炎告诉记者,“玫瑰金其实更偏向金色,所以即便男性喜爱也再正常不过。”
但是颜色影响人类的心理的机制却依然是个谜。“主要是颜色的解释因附着物、情境、个人偏好而异,难以一概而论。”韩布新表示。
“不要被色彩心理学绑架”
也是因为颜色对于人类的影响太过泛泛,所以目前为止,具体哪种颜色对应哪种情绪情感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男女喜爱的颜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老来俏”就是最好的印证。
虽然曾有研究证明蓝色可以令人冷静,甚至降低犯罪率,但也有质疑声认为颜色对人的影响很难排除主观期望和文化习惯的影响,很多研究证据都不可靠。作为替代医学的一种,色彩治疗更被揭露对所谓的成功案例在统计上存在偏差,更有人认为很多病人治疗后好转都是心理作用使然。
荀炎认为,颜色与性格心理学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有些复杂的内容无法解释清楚,所以“不要被色彩心理学绑架”。“我个人认为,所谓的颜色测试或多或少有些借鉴意义,但最好以游戏的心态看待,因为这些研究并没有建立在大范围的科学试验上。”荀炎说。(记者 袁一雪)
[责任编辑:吴劲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