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西部枢纽圣路易斯市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这里成为德国和爱尔兰移民的主要聚居地。圣路易斯市具有贸易与移民城市的双重特征:经济活力与种族多元化。
移民是圣路易斯市保持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大量涌入的移民带来了各行各业的新技术,不断给这座城市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842年德国人移民兰普带来的啤酒酿造和储存技术,带动了这个行业飞速发展,使圣路易斯市一举成为重要的酿酒中心,而来自法国的德斯拉吉家族带来的新型采矿技术大幅推动了当地铅矿采集行业发展。出于开发周边地区铅矿的需要,开始在整个圣路易斯郡大量兴建铁路等基础设施。
随着密苏里州铅矿的开发,圣路易斯市流过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资金。
大量资金汇聚,帮助圣路易斯市工业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工业化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导致大量黑人从南方蜂拥而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圣路易斯市空前的繁荣。
1904年作为全美第四大城市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成为了圣路易斯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1904年圣路易斯奥林匹克运动会
02 环境问题埋下城市衰落的种子
正如美国大部分早期工业城市一样,圣路易斯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燃烧劣质煤引发的“1939年圣路易斯雾霾事件”导致市区在长达九天的时间里不见天日。
圣路易斯市1939年雾霾事件(图源:维基百科)
此外,作为圣路易斯市水源地的密西西比河上游,由于堆砌“曼哈顿计划“的核废料引起了市民对于饮用水源感到强烈不安。至今该问题仍然未得到妥善就解决。
圣路易斯上游核废料处理场—威尔顿泉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白人群体向环境条件更好的郊区转移(上世纪30年代后期圣路易斯市的新建住宅中,有80%建在市郊)。
然而,大量涌入的黑人务工群体使得市区总人口变化不大。虽然黑人比例大幅增加,但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大量工作机会和更好生活水平,使得族群对立矛盾在当时并不明显。
03 城市衰败与贫民窟的形成
如果环境问题是导致圣路易斯市走向衰败的导火索,那么全球化等因素导致的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流失就是引爆城市问题的那枚炸弹!
狂飙的失业率导致当地犯罪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白人群体转移向郊区,甚至离开城市去往他处谋生。
但黑人比例上升以及族群矛盾激化导致治安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发生了白人社区“集体逃跑”,这种“集体逃跑”更加迅速地造成了一个地区的衰败,乃至获封了专有名词——“白人迁徙”。
最近几十年中,大量白人逃出圣路易斯市区。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经济恶化,紧接着黑人也跟着逃出,来到白人聚居区附近寻找工作机会,然后白人逃得更远,黑人再次失业……这样的情况循环往复不断地上演,从1950年到2015年,圣路易斯市区损失了约63%的人口。”
城市衰败与贫民窟的形成
白人迁出后,贫穷的黑人社区就会以低廉的成本入主这些昔日豪宅,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经济环境与治安条件的恶化。这种现象,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圣路易斯市已成为常态。
这些被黑人们“占领”的区域由于缺乏就业,缺乏税收维持治安,自然而然变得让普通人更加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成为大众不愿涉足的“法外之地“”。
圣路易斯的贫民窟
虽然圣路易斯的历任市长也尝试过转型,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努力最终都未获成效。
04 写在最后
美国还有很多城市跟圣路易斯有着类似的经历,这些城市大都因为工业繁荣或交通枢纽作用而盛极一时,吸引了大量黑人前来谋生,黑人人口持续增加。在繁盛的时期,种族冲突作为次要矛盾被掩盖。
但随着工业、制造业的衰退,大量的富人、中产人口相继流出,人口素质持续下降,这时候种族矛盾就开始凸显出来。矛盾冲突带来的治安环境的恶化使得剩余白人,还有黑人中产都全部逃光了,这些区域就彻底沦为被遗弃的贫民聚集地。
对于贫民窟的存在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1:社会对于这部分人负有责任,应该该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提供更对的就业机会
观点2:这恰恰证明资本主义的好处。淘汰掉不合格的人,这些人打份工就能过上正常生活,却偏要去犯罪、沾毒,资本主义把他们淘汰了反而利于社会发展。
对于这一现象您怎么看?
喜欢我的分享,请给我点个赞,并关注我:米何看世界
您的每一个赞,每一条留言,都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